杨救贫和兴国县 二维码
735
发表时间:2020-12-13 18:09 兴国县是声名远播的风水圣地。海内外纷至沓来的朝拜者,千里迢迢来兴国,都是为了进兴国三僚村杨公祠拜祭祖师。 杨救贫虽然在客家区域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。但是史志上关于他的记载却很简单,清代佟国器主编的《赣州府志》上只有他54个字的介绍:“窦州杨筠松,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,黄巢破京城,乃断发入昆仑山,过虔州,以地理术授徒,卒于虔州的于都药口坝。”但民间关于杨救贫先生的传说却是车载斗量,尤其在他定居授徒的兴国县。在三僚村曾氏族谱中,就有一份较为权威的的传略:“杨公仙师祖籍山东1窦州府,父名淑贤,生三子,长曰筠翌,次曰筠殡,三曰筠松。杨公仙师名筠松,字益,号救贫,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日戌时,幼习诗书,一览无遗,十七岁登科及第,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,掌管琼林御库,至四十五岁,因黄巢之乱,志欲归隐山林,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,遂携御库秘籍弃职,云游天下,寄情山水之中,印证所学,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,与吾祖文辿公邂逅于方丈之内,唔谈之中,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,遂拜杨公为师,朝夕跟随,职尽弟子之礼,观玩山水,寻龙捉脉,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, 观龙以势,察穴以形,峦头砂水,体用兼妙,遂通堪舆之大道,始得播名海内外,王公大夫欲见师徒一面,而难可得,又知我祖文辿终非终老林泉之辈,故亲卜宅,得今之兴邑僚溪,细玩山水,八景奇观而留连忘返,因授我祖文辿公以钤记。 我祖文辿公遂于广明二年徙家居焉,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名山胜水,尽兴而赏,如遇吉壤或图或记,留待后贤而发,逢困而扶,遇危则济,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,倦则归栖僚溪,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,常谓我祖文辿曰:“僚溪虽僻,而山水尤佳,乘兴可登眠弓峻岭,健步盘遨独石巉岩,赏南林之晚翠,观东谷之朝云,览西山之晚照,听北浦之渔歌,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,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,耕南亩以滋食,吸龙泉而烹茶,余生得无穷之乐,可谓知足,而死无憾矣。”自是僚溪八景因而得名。又所谓传得之有青囊秘旨,可作家传,世世相承,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,二公得虔州府宪之阴助,置以应籍以归御库,故二公得免于究,后师徒出游至寒信峡药口坝2,杨公寿终,享年六十有七,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,时乃光化三年,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,呜呼,一代地仙虽作古,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,则共泰斗同存,略为记。” 这份传略中,曾经有一个我很长时间困惑的问题,就是杨筠松祖师的籍贯问题。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等古代典籍中,大多都是记载“筠松名益,窦州人”。而三僚曾氏族谱却作“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”,而且这种说法,普遍存在于许多风水术的秘本里面,故风水术士一般都以为杨公祖师是山东窦州人氏。 窦州是古代地名,却不在山东,而是现在广东省茂名市辖下的信宜市。据宋代《太平环宇记》所载:“信宜县,汉端溪县,地属苍梧郡,隋为怀德县,唐武德四年析怀德县置信义县,仍置南扶州。贞观中改为窦州,取州界罗窦为名。皇朝太平兴国初改为信宜。”为了进一步查清杨公祖师的原籍,我曾向很多人请教这个问题,很感谢信宜市志办的杨豪明先生,接到我的咨询信后,四处查找,终于在信宜市(古窦州)新宝镇石垌村杨氏族谱第114页中,查到了这样一段记载:“60世……杨四公,平浪大王,名淑贤。生子三,长筠翌,次筠殡,三筠松。”“61世,杨筠松,字益、叔茂,号救贫……配窦氏,生子二,襄、弘信。”并感谢茂名市的李正先生,亲将谱牒资料复印后,送到兴国我们研究会里,使我们得到一份研究杨公祖师生平的珍贵材料。 杨救贫是因为战争影响,带着宫庭秘籍从京城长安出逃,随着大批南迁的客家人,一路爬山涉水,寻龙捉脉,辗转来到赣南。他发现兴国的三僚村风景优美,山水有情,地形构造恰似一个堪舆用的罗盘,遂带着几个弟子搭山棚定居于此,在这里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。兴国三僚村遂从一块荒僻之地,一跃成为中国堪舆文化的发祥地,被海内外客家人视作堪舆文化的圣地而享誉中外。 |
|